您目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>校园新闻>正文

【博喻·小才籽之行】“植”此青绿?友善大自然

来源: 发表时间:2022-03-15 阅读次数:1186


“植”此青绿

友善大自然


春天的风,一不小心,便在小学园里,到处播散下了暖暖的气息。


又一年植树节如期而至,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在这烂漫的春光里,一起穿越千年的江山,共赴大自然的绿色盛宴。


礼赞“青绿” 友善大自然


星期一的清晨,春雨冲刷洗过的小学园空气清新,阳光柔和。今天的“国旗下·成长礼”,多了一丝绿意,多了一份生机。瞧,1.7班的小才籽们化身春天的使者,为大家带来春天的礼赞。


种下一棵树,就是在春天里种下了一份希望。1.7班的小才籽们带来童声合唱《植树歌》,用清脆嘹亮的歌声和俏皮可爱的舞蹈传达着爱树育树、守护“青绿”的倡议。


有了树,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;有了树,才有清爽、新鲜的空气;有了树,才有温暖舒适的家。小才籽们还为植树节献上一首小诗《假如我是一棵小树》,愿每一位小才籽都能和小树一样努力地生长,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。


守护“青绿” 传承历史


植树节期间,各班积极开展了以“守护‘青绿’ 传承历史”为主题的班会,了解植树节的来历,学习如何植树。

植树节是以宣传森林效益,并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。中国的植树节最初由凌道扬和韩安、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。在孙中山的建议下,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,举行植树典礼并举办植树活动,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。1925年3月12日,孙中山先生逝世,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,把他逝世的那天,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。


1.7中队的昝老师除了带领小才籽们了解植树节的历史,学习如何植树,还铺开了著名画作《千里江山图》,与孩子们一起欣赏。尤记得春晚舞台上,舞者以绚烂之身,勾勒出如诗如幻的《只此青绿》,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一种岁月,一种大气,一种文化的自信与传承。主题班会课,也让孩子们再次感受古人的诗情画意,了解祖国山河的悠久历史,感知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惺惺相惜。


“植”此青绿  共赴春邀 


课后,孩子们不愿这青绿只存留于画作之中,立刻开启了植树行动。

1.7中队的小才籽们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帮助下,利用星期天的下午,带上工具,背上行装,约上伙伴,捎上心情,准备在校园空旷的一角植树。你瞧,孩子们有的挖土,有的扶着小树苗,有的提桶浇水,有的用心地为小树苗写上名牌,小心翼翼地挂上名牌……现场一片热火朝天,同学们忙而有序。有不少孩子都是第一次参加植树劳动,动作虽稍显笨拙,但这丝毫都不影响他们对植树劳动的积极与热情。


轻柔的春风中,刚种下的小树轻轻摇曳。看着自己亲手种植下的一棵棵小树,想着数年以后它们会慢慢长大,枝繁叶茂,孩子们脸上露出的都是开心幸福的笑容。


领巾志愿“红” 植树添“青绿” 


植树节期间,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“红领巾·爱公益”志愿团队联合西南财经大学、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党员志愿者、教师志愿者、共青团志愿者、少年先锋志愿者组成4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,来到温江区鲁家滩义务植树点,开展种植绿树文明倡导活动。

“红领巾·爱公益”志愿服务小分队出发啦


认真听老师讲解


和哥哥姐姐们组队成功,好开心!


温江区鲁家滩位于岷江金马河畔,这里现正处于道路建设期,道路两旁黄黄的土被翻出来,冒着泥土的清新气味。在聆听了讲解后,志愿服务队大小成员们有序领取树苗和工具,经过高低不平的泥泞道路,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植树点,开始了植树劳动。


大小成员们分工合作,挥楸培土,扶苗浇水,个个热情洋溢、干劲十足,一派紧张有序、其乐融融的劳动景象。

少年先锋志愿服务队


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


在辛勤劳动后,志愿服务队沿着道路共植下红枫小树苗50株。一排排新栽的小树苗矗立于道路旁,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现勃勃生机,为春天的鲁家滩添置了新的活力。


莳植“青绿” 我们都是护绿小卫士


晓一叶之理,种一树美好。在这春光明媚、万物复苏的季节里,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才籽们精心营造的绿色环境,去感受他们眼中的绿色、心中的阳光吧。胖嘟嘟的多肉色泽亮丽,一盆盆绿萝生机盎然,优雅的风信子、水仙、万寿花正在吐露芬芳,还有孩子们自己培育的土豆、大蒜等蔬菜也正欣欣向荣地生长着!各式各样的绿意把教室和校园装扮得生机盎然,置身于中便觉清新愉悦。



“保护环境,友善大自然”,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我们正用当下的“行”,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号召,引领爱绿护绿的文明风尚,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,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!


播下种子,精心耕耘,

它们定能带给你丰收与喜悦,

带给我们金山银山!

小才籽们,

让我们用一份又一份热情,

奔赴大自然,守护青绿,

去履行每一年和春天不变的约定。


【文字】昝   博

【编辑】刘彦文

【审核】学生发展中心